本报讯 (记者王嘉)春夏之交,万物复苏,正是食用野菜的季节。为帮助消费者安全食用野菜,5月7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用野菜消费提示,指出采摘野菜一定要注意避开如化工厂、污水、公路、垃圾填埋场等环境污染的区域。 消费提示指出,有些野菜是草本植物,采摘时不要连根拔起,野菜还能带根继续生长。也不要过度地采摘野菜,以保持野菜的可持续生长,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。采摘野菜不要选择不熟悉、不认识的品种,避免因食用有毒野菜造成伤害。 在选购贮存和处理上,提醒消费者应到正规菜市场或超市选购新鲜野菜,并保留购物凭证,不在路边摊或流动摊位购买。野菜最好现买现吃,不要长时间存放,以免因储藏不当造成野菜变质。食用野菜时要去除腐烂部分,并充分清洗。部分野菜有微毒,需要经过煮、浸泡等处理,确保煮熟煮透后食用。 消费提示指出,按照现代营养学的食物分类,野菜属于蔬菜类,含有黄酮类等多种植物化合物,但只食用野菜难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,应注重食物多样化和膳食平衡。部分野菜中可能含有天然毒素,因此在食用时重在尝鲜、品味,不要贪吃。老人、婴幼儿、孕产妇、哺乳期妇女、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。食用野菜后如有不适,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到医院就诊。
|